身份证 | |
密 码 | |
验证码 |
|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部法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民法典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那么,民法典编纂的简要历程是怎样的?民法典顺利编纂完成的先决条件有哪些?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中国法学会民法典编纂项目领导小组成员、秘书长王轶将对此进行详细讲解。
2020年5月22日,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指出,“六保”是今年“六稳”工作的着力点。守住“六保”底线,就能稳住经济基本盘;以保促稳、稳中求进,就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本课程重点阐述了为什么保就业和保就业保什么。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历年“两会”都把民生问题作为最重要的议题。那么今年“两会”对民生改善有哪些要求呢?本课程从2020年全国“两会”的基本民生议题和基本民生保障新政策的特征及实施方面进行了详细解读。
2020年,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之年,遭遇疫情冲击的中国,如何应对空前挑战,备受关注。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我们如何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在半年多的时间里如何实现脱贫攻坚、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如何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确定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怎样化危为机应对更加不确定的世界经济格局,所有的关注便聚焦到这份政府工作报告上。本讲对政府工作报告作了重点分析。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中国乃至全世界经济与社会发展都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和影响,我国在取得疫情防控工作战略性成果的背景下召开全国两会,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具有克服严重危机并推动快速复苏的强大能力,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在中国建立什么样的政治制度,是近代以后中国人民面临的一个历史性课题。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把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专政学说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性提出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确定了新中国的国体和与之相适应的政权组织形式,建立了中国特色政治制度。本讲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构想和形成过程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解读。